以學曆案為載體的宸星課堂是我校課改的一大特色,随着學校關于學曆案的大課題的階段性收尾,拱宸中學将課堂研究與實踐繼續深入,進入到3.0版本的課堂探索中。

我們相信課堂教學需要始終秉持“優質均衡”的發展理念,進入新的階段,我校将重點圍繞“課堂均衡”開展實踐與研究。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優質的課堂資源,這是我們努力開發每一位學生潛能的保障,因此,我們堅定地相信,宸星學子在3.0版本的課堂中,将會享受更充分的真實學習。

3.0版本的學曆案課堂相較于此前的研究,我們融入了兩大特色,即“課堂均衡”和“校内專家點擴散指導”。“課堂均衡”,我們的各個學科在同一年級全面鋪開,形成均衡态勢。“校内專家點擴散指導”,是借助于本校名師、優師、研究力強的骨幹教師為核心的專家團隊進行便捷式、擴散性指導,在最有效的時間與空間内幫助組内教師充分學習。

2018年11月承辦了拱墅區第一屆以學曆案為載體的“教---學---評”一緻性現場活動,我校同時展示了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和社會五大學科的學曆案展示課,專家都非常肯定,當然還有許多地方還要進一步探索。2020年12月份我校開展3.0版學曆案教學展示活動,12月24日為理科專場、12月30日為文科專場。本次教學展示活動主題是“以學曆案為抓手,研讨學為中心如何落地”。具體安排如下:

12月30日下午,我校語文、英語和社會教研組文組分班推選出兩位老師上展示課,并邀請區學曆案核心小組成員、區名師蘇翔和許陽、骨幹教師方雷燕進行點評。

巧用學曆案,提升學習力

2020年12月30日,在喜迎2021新春之際,杭州市拱宸中學“以學曆案為載體,研讨學為中心落地,研讨課堂均衡”主題教研活動如火如荼,語文組 “學曆案”專題教研活動拉開了帷幕。

首先,語文組兩位年輕教師向我們呈現了兩堂精心準備的學曆案展示課。丁娟老師執教的拱宸中學七年級3班《<所羅門王的指環>讀書分享會》随着小小主持人的登場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學習現場。讀書分享會包括三個環節:我是“語文科學家”、閱讀觀察小技巧、我想提問勞倫茲。在第一個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分别了解了康拉德·勞倫茲作為一名動物心理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科普作家,用活潑生動的筆法專注于動物行為研究,探求科學真理,采用了這種“細緻觀察事件、善于提出問題、積極猜測假設并努力實踐證明”的科學的研究方法,勞倫茲才能發現動物的秘密,并建立了現代動物行為學,俨然就是一位“語文科學家”。

在第二個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四張分享卡從不同角度賞析康拉德·勞倫茲诙諧幽默、頗具調侃的味道的語言。作者妙趣橫生地講述動物們的趣事、笑話,對讀者而言,這喜劇效果實在是一種享受。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代表交流發言後,丁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賞析語言的不同角度,并整理歸納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讓知識真正“落地”!第三個環節是一個開放性環節,雖然作者勞倫茲已于1989年故去,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傳世的不朽著作,我們依然可以通過這些作品,與作者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這是閱讀者必備的一種能力。隻有與作者有了多渠道多角度的交流,才能真正走進文本,把學習引向深刻。

學生在探究“所羅門王的指環”指什麼?他又是如何掌握這個秘密的呢?”等問題時既掌握了文本的秘密,同時也多了一把“閱讀的鑰匙”。 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并層層深入,引導學習走向深刻。

《女娲造人》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婦孺皆知,然而更多人隻知“其一(故事情節)”不知“其二(神話 ‘大膽合理的想象’的藝術魅力)”。“同學們,老師最近接到一個電話,是咱們浙江省級刊物《山海經》的責任編輯打來的,邀請我們班同學為新一期的雜志寫幾篇有趣的神話故事,主編希望能在原由神話女娲的基礎上增添更大膽、更豐富、更有想象力的内容。”

解文俊老師通過設計一個教學大情境一開始明确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更大膽、更豐富、更有想象力”。問繞着這一教學重點,解老師分别設計了“我了解女娲嗎”“是人?是神?”“挑戰小作家”三個環節,一、二環節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回歸文本,抓“語言”本身,并進而思考;第三個環節則以讀促寫,把從文本中學到的知識、方法進行實際運用,努力讓知識真正“落地”!

之後,學校促進教師發展中心主任蘇翔老師對這兩堂課做了精彩的點評。蘇老師從新課标“學科核心素養”談起,重點介紹了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學曆案設計幾個核心問題。同時,她指出素養導向下的學曆案設計需要秉持真實學習的曆程,讓學生在課堂裡有興趣地學,有目的性地學,有情境性地學,她以兩堂課的學習目标三次修改為例,分析了怎樣的目标是達到素養層次的,并且怎樣的評價任務是與我們的目标相匹配的。兩節課裡,蘇老師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幫助老師研究課堂真實教學,讓老師們進一步了解了學曆案。

蘇老師還介紹了學習目标的構成要素及其一般叙寫格式:整合“三維”。她認為今天這兩堂課不管從“形”上還是“神”上都已經達到了學曆案的要求。而兩位年輕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反複琢磨、不斷完善,從目标的确定及規範表述,到環節的精心安排;從問題的設計到具體的實施方案……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備課過程是艱辛的,但收獲滿滿,有兩位老師課後反思為證:

【丁娟】《動物笑談》是七年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次的教學實踐最大的收獲是明确了,情境的建構需要遵循學生所體驗的、經曆的、指向特定教學目的的真實情境的建構。本課所設置的“《所羅門王的指環》讀書分享會”是一個與學習目标相匹配、貼近真實生活的整合的情境,很好的激發了學生主動的沉浸式的學習。另外,這次學曆案課堂實踐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學曆案的課堂可以很好的将學生的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大幅度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它不僅關注學生的背景、興趣、能力和需要,還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解文俊】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把自己定義為課堂的引導者:設定好特定的情境,搭建好框架,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補充的材料,學生在對比閱讀得出課文豐富的内容:女娲為什麼造人、怎樣造人、造人後的喜悅等。學生在讨論女娲造人過程中,感受這篇神話合理且大膽的想象,并嘗試付諸實踐。

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來講述故事,由學生來分析并解決問題。這些都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在文章創造過程中,閃現了一個又一個思維的火花。但是以學生為主不是全部放手,教師的參與度應該再提高一些,比如可以引導學生的一些開放性回答。另外,課堂評價不到位,有些好的回答沒能及時給予反饋。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處理也不太好,有些生硬。

英語課堂的真實學習

初一英語組的兩位優秀教師——徐璐老師、陳靈豔老師分别向我們呈現了兩堂以學曆案為載體的教學展示課,該活動主旨是通過學曆案研讨學為中心落地和課堂均衡。兩堂課各具特色,精彩紛呈。

徐璐老師以學生真實生活為導向,給學生帶來了一堂讨論度高、參與度好的英語閱讀課堂。該堂課以談論日常生活中的時間安排為主線,将生活中涉及時間的詞彙和時間表達融合在一起,循序漸進地滲透了一般現在時的表達方式。在授課過程中,徐璐老師圍繞895165522What time/What do you...?895165522以及895165522What time/When does he...?895165522等問題開展教學,将重難點落實得相當到位,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不同時間段的表達法,學會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日常活動,并能夠了解和轉述他人的日常生活安排。

陳靈豔老師以音樂歡快地導入課堂,學生通過與她輕松地交談自然而然地操練了目标句895165522Can you do...?895165522895165522What can they do?895165522陳靈豔老師鼓勵學生觀察圖片,培養了學生的讀前預測能力。通過略讀,培養了學生的抓住關鍵詞句和關鍵信息的能力。學生運用細讀技能,并回答相關問題,提高從文本中獲得信息的能力。最後的roleplay環節展示了學生們精彩的對話,學生測評給分也很客觀。

在活動的最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方雷燕老師和呂伊璐老師從學曆案撰寫、課堂教學等多方面細心點評了兩位教師的課:

徐璐老師的學曆案課堂通過問題引導、課堂指導、評測表等精心設計等方式引導學生閱讀、思考,以讀促寫。在課堂中,能看到表現精彩的學生,透過課堂,也能看到教師在基于學曆案的教學設計中的精心設計。在評價環節充分利用了評價表,基于學習目标和學情,設置了自評和互評,學生表演,學生評價,體現出以“生”為本。

陳靈豔老師善于調動課堂氣氛,學生敢說會說,她的教學目标比較明确,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獲得實用語言,并利用層層深入的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化難為簡,讓學生更容易獲得知識也是教學的意義所在。最後的評價環節非常精彩,學生表現亮眼,評價的同學也很客觀。

讓曆史學習過程“看得見”

社會組圍繞兩堂學曆案研讨課,探讨如何以學曆案為載體,實現“學為中心”落地,體現“課堂均衡”理念。

李欣老師帶來的第一堂研讨課《秦的一生》,通過對秦帝國一生的命運——“秦朝之新生、秦朝之成長、秦朝之衰亡”的描述來構建秦朝大一統的曆史格局。李老師讓學生思考了邊陲小國演化成大秦帝國的過程,再由秦之大一統引申到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和軍事上的措施,讓學生了解到秦朝對後世的巨大影響,緊接着通過一個小組讨論,讓學生自主探索秦朝滅亡的原因——秦的暴政。最後李老師再次強調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秦始皇的功過。李老師由表及裡的講解,讓學生們準确掌握了秦朝大一統的确立及意義,既鞏固了曆史基礎知識,也強化了學生史論結合的學習理念,整堂課追求“學習為中心”。

在本次活動中,戴秋林老師把學曆案作為抓手,結合班級學生的學情,精心編制了《漢朝的前世今生》一課的學習目标。在複習知識的基礎上,夯實學生的知識結構,深化曆史内涵,掌握曆史規律。例如針對學生分析史料能力較弱的問題,設置了史料研讀、小組合作、讨論分析等方式解決難題,同時注意在對同學們讨論結果進行評析的時候将研讀史料的方法融入其中。戴老師将本節課劃分為三個部分,用三個非常精彩的小标題進行概括,分别是:一、順天應人:漢朝的建立;二、政通人和:漢朝的鞏固;三、鑒古知今:漢朝的遺産;三個标題之間不僅突出了當前部分主題,同時承上啟下的關系恰到好處的揭示了本課脈絡,一步一步帶同學們深入曆史的海洋,特别是最後一個專題設計,不僅升華了主題,而且向學生揭示了學習曆史學科的目的。

在整堂課中,戴老師的學習過程時“看得見”的過程,是真正體現學生自主建構經驗的過程。戴老師将曆史知識條件化、情境化、結構化,促進了學生深度理解和應用的實現。并且戴老師設計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繪圖、填表、讨論、合作。在“說”中學、“做”中學、“教”中學、“悟”中學與常用的“聽”中學、“看”中學一樣在課堂中實現。同時戴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注意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實現自我指導與監控的學習。還強調學生把學曆案作為自己的學習檔案,引導學生學會管理個人知識,實現個人化的學習。

兩節課後,社會學科教研組組長許陽老師組織全體組員進行研讨。許老師結合她對學曆案的學習與實踐,分享了學曆案幾個核心要素在實施的心得體會。預設教學目标時一定要反複推敲、不斷完善,使之嚴謹、科學。“學曆案”的目标設計要遵循教育規律,更要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留足思考和活動的時間、空間。教學環節則應注重學生學習“經曆”的設計,突出核心問題的設計、學生有效活動的設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強調“做”中學和“教”中學。

全體社會組老師也分享了自己對學曆案的理解,肯定了兩位青年教師的鑽研、務實精神,并提出了課堂教學改進的建議。老師們提出,如果是複習課型的學曆案,那麼在深度上還可以挖掘,利用專題式學曆案将學生原先不紮實的知識充分梳理、内化,學習任務的設置要兼顧不同學習能力水平的學生,從而實現課堂學習均衡化。

學為中心,需要設定生動有吸引力的主題,課堂均衡,需要圍繞主題設計有梯度的學習任務。曆史與社會“學曆案”的設計隻有突出主題,才能彰顯靈魂。接下來,社會組将進一步研究以主題單元為設計單位,優化學曆案教學的策略。

學曆案讓課堂教學從關注教,到關注學和學會,它呈現的是學生完整的學習過程;學曆案的運用,讓學生由厭學到樂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提高:這都體現了學曆案在教學中的價值——提升學生學習力,提升教師的領導力。

“這個時代更看重的是孩子們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他們所知道的事實”。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學曆案這種更多需要學生參與的學習方式日益受到關注,相信在不遠的将來會有更多的學曆案踐行者!

報道:黃王燕、丁敏婕、陳錦、陳威

審核:蘇翔、張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