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化學習作為當今全球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已成為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為轉變教學方式,普及項目化學習理念,并推動項目化學習融入教學之中,将學生培養為一個獨立而成熟的學習者,11月3日晚上,杭州拱宸教育集團邀請到浙江大學教育學院何珊雲博士做題為《關于學科項目化學習的案例設計與實施》的校本培訓。集團青年教師與鄭燕名師工作室成員參與本次活動。活動由校長助理蘇翔老師主持。

何珊雲博士首先對我校社會組和科學組開展的項目化學習進行了指導。社會組黃琦老師做了《立足學科核心素養,深入拓展項目學習》的微報告,以“小微曆史博物館”和“考古學家養成記”為重點項目,促進學生主動投入到對知識的綜合、靈活應用中。

鄭燕老師介紹了科學組正在實施的項目化學習,讓學生從細胞模型制作出發,進而進行校園植物研究,通過小組研究報告來編寫校園植物志,制作植物挂牌,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科學習和真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借助正在開展的項目,何珊雲博士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操作範例。推動項目化學習落到實處,真正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需要明确項目化學習的目的,即解決學科問題,沒有清晰的學科指向,就會讓項目淪為空殼。何博士提出了目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議老師們在開展項目化學習過程中,要基于驅動性問題設計核心任務,基于核心任務設計支持性活動,通過開放的問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從而開展持續性研究。這為老師們的教學設計、課堂實踐提供了技術參考。關于項目化學習活動的學科問題,老師們展開了讨論,何珊雲博士也耐心地解答了在場老師的問題,讓老師們受益匪淺。

“雙減”政策下,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的關注不能再僅僅局限在學科分數上,還要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深度理解、對于主動學習的熱愛程度、對于社會生活的責任感、對于身心健康的平衡。項目化學習驅動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真正實現了提質增效,老師們将繼續探索項目化學習的價值,将其融入常态化教學之中。

教師學習心得:

社會組 黃琦

通過今天的講座,我對于項目化學習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何老師的講授生動形象,為我們具體分析了不同案例,并剖析不同案例下項目化學習的本質特征。項目化學習不等于單純作品制作或者開展某個活動,而是要在項目任務驅動下具體學習掌握某些知識。如何恰當構建一個真實場景,搭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支架,都是一個項目成功與否的影響因素,還需要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學習和思考。

體育組 王建

首先我所理解的項目化學習就是一個改變學習的生動實踐過程, 在進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今天,我們要做到把“知識為本”轉化為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育模式,在這一方面來講項目化學習至關重要。項目化學習在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狀态的把握,學生是否做到了真實探究,在探究的背後是否生成新的問題,我們所提供的内容是否可以讓學生進行跨情境思考,切實的關注到每個學生心智自由轉換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由主導者轉變為學習的設計者和支持者,讓真實學習發生,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所以針對于以後我們不論是驅動問題設計、學習過程設計,還是學習結果評價,都要更加用心。同時更加考驗教師對知識體系的掌握、對學科知識的安排整合以及個人的教學創意,是考驗也是成長。

語文組 朱惠穎

何珊雲老師根據其他老師的項目化學習案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在項目化學習在實施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一是沒有聚焦于“這個項目要解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二是不能很好地體現“在這個項目中提供了什麼支架給學生”。正如何老師所說,我們很多老師在施行項目化學習時很容易将其做成一個活動,為了一個形式上的成果呈現去做,這樣就偏離了項目化學習的主旨。明确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有了這樣的指導在往後自己實踐的時候就可以更好地進行。

語文組 俞依青

今天的講座給我很多思考。項目化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學科問題,那麼語文的項目化學習是以文本為指向的,根本上是為了培養感知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項目化學習所注重的整體性也值得我們繼續思考,在教學中實踐。課堂裡不是講解零碎的知識,而是建立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多提出對學生思維具有挑戰性的大問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撰稿:俞依青

攝影:曹麗君

審稿:蘇翔